关于遵义的介绍

2020-02-14 12:11 · yancaoye.com
关于遵义的介绍 遵义
今遵义市地,战国时期 属邑国,附属于夜郎。
秦统一中国后,推行郡县制,秦始皇二十七年(公无前220年)置邑县。
今市地自此直至南北朝时均在邑县境内,先后属犍为郡、柯郡、平夷郡、平蛮郡。
唐贞观十三年(639年)置播州,属江南道。
-----------------------播州称谓由此诞生
十六年(642年),播州所辖罗蒙县改名遵义县。
-----------------------遵义之名始此
今市地在播州所辖带水县境内,五代时期先后属前蜀、后蜀、楚、后周等国。
一、宋元时期建置
唐乾符三年(876年),杨端率部在今市南10公里白锦堡建立世袭统治。
北宋大观二年(1108年)杨氏家族内讧,杨光荣、杨文贵叔侄献地归顺北宋,宋廷令建播州与遵义军,今市地属播州。
宣和三年(1121年)废播州,置播州城隶于南平军;
六处(1124年),改播州城为播川县。
南宋淳熙三年(1176年),杨氏第十二代统治者杨轸将其治所从白锦堡迁穆家川(今遵义市老城)
-----------------------为遵义建城之始。
南宋嘉熙三年(1239年),设播沿边安抚司,属夔州路,今市地驻安抚司治所。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十月,杨邦宪归顺元廷。
至元十八年,播州安抚司升为播州宣慰司。
---------------播州宣慰司建立使“播州”概念得以强化
至元二十二年,改隶湖广行省顺元路宣抚司,同年降为播州军民安抚司。
------------------隶属湖广行省时间不短
至元二十九年中书省奏准,播州仍隶湖广行省,直至元末。
元末,明玉珍农民起义军占据四川,建立大夏政权。
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派窦英为参知政事,镇守播州。
------------------播州战略要冲地位得以体现
今市地元代驻播州安抚司、宣慰司治所。
二、明清时期建置
明洪武五年(1372年)播州归顺明廷,隶四川。
----------------------隶属四川始!
第二年由宣慰司升为宣慰使司,下辖安抚司、长官司,今市地为播州长官司辖地。
播州军事两次属贵州指挥:第一次,洪武十五年至二十六年(1382-1393年),属贵州都指挥使司。第二次,嘉靖元年至隆庆二处(1522-1568年),属思石兵备道。
--------------------这是播州军队首参贵州军政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播州改土归流,置遵义军民府,隶四川布政司,播州长官司改置遵义县。
----------------------- “遵义”由此始!
万历三十九年置威远卫指挥使司,隶四川都指挥使司。今日市地属遵义县,为府、县治所驻地。
--------------------但行政建制始终隶属四川
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清兵玫占遵义。
--------------------终被外族占领
清袭明制,遵义军民府仍属四川省。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裁去威远卫,改遵义军民府为遵义府。
雍正六年(1728年),遵义县随遵义府由四川省改隶贵州省。
------------------新的历史篇章,清政府划遵入黔
今市地属遵义府我县。
宣统三年(1911年)11月4日贵州宣告脱离清政府统治,成立大汉贵州军政府,各地设府、厅、州县。
11月9日,遵义军政分府成立,府下设县。
1372-1728遵义隶属四川356年
1728-2006遵义隶属贵州278年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贵州省设11个行政督察区,黔北为第五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先设桐梓,后迁遵义县城(即今红花岗区)。
1949年11月黔北各县先后解放,设置遵义专区后,称遵义地区,今为遵义市。
遵义因其历史和地域独特的原因,而形成了以酒文化和长征文化为主线的独特地方文化艺术,在其文化的深层里,依稀可以看到巴蜀文化睿智休闲的灵气,和本土少数民族勤劳、质朴、骁勇的锐气。从现存文物上看,位于红花岗南郊的杨粲墓,其墓室石刻工艺精湛,结构规模宏大,墓内残存的铜鼓,陶器等物都工艺精细,文饰雕镌,其与其他中原同时代文物相比,并不逊色,可见当时遵义的文化艺术已相当发达。到近现代,更是名人辈出,郑珍、莫友芝并称西南儒宗,名重晚清儒林;黎庶昌两度出使日本,至今饮誉扶桑;殿试探花杨兆麟,可惜未展英才而卒;活跃于30年代文坛的才女卢葆华,虽英年早逝,却才华横溢;国内近代文坛前辈,著名文学家蹇先艾等都是出自遵义。综观遵义历史与文化,从汉代“三贤”盛览、舍人、尹珍,清代“三儒”郑珍、莫友芝、黎庶昌,到瓶底会议和抗战期间浙江大学的迁临,遵义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以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和长征精神为文化依托,融时代精神,形成了与时俱进的遵义文化艺术,她是黔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代遵义概况:
遵义市,是贵州北线旅游的中心,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遵义是1982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全国绿化先进城市,全国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它的历史悠久,唐代即称遵义县,南宋时播州治所迁于此地,并修筑城垣。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达到遵义,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从此作为革命历史名城而载入了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全国解放后,国家重新整修了遵义会议会址、毛泽东长征在遵义驻地、红军烈士陵园和娄山关的纪念点。同时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在遵义建设了现代化的冶金、电力、建材、丝织、食品的一批中央和地方的重点骨干企业,川黔铁路和川黔公路于这里经过,使遵义成为黔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
遵义市下辖13个县级行政区(2区、9县、2市):
市辖区:红花岗区、汇川区。
县级市:仁怀市、赤水市。
县:遵义县、凤岗、湄潭、桐梓、务川、绥阳、道真、余庆、正安、习水。
遵义是一座著名的文化古城,清代中叶以后,文化兴盛,英材辈出。清代著名经学家、文学家、诗人郑珍,著名的版本目录学家、“诗书双绝”的莫友芝,散文家及外交活动家黎庶昌等人,都在遵义留下了众多的名篇佳著。抗日战争时期,浙江大学迁至遵义数年,著名学者竺可桢教授担任校长,众多知名学者荟萃于此,对遵义的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文化、艺术独具特色。全市拥有一个国家级和四个省级风景名胜区,近千处文物点,其中,有遵义会议会址和被称为“西南古代雕刻艺术宝库”的杨粲墓两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被称为“生物活化石”的国家级桫椤自然保护区,有被誉为“神州又一奇观的赤水十丈洞瀑布。 遵义市地,战国时期 属邑国,附属于夜郎。
秦统一中国后,推行郡县制,秦始皇二十七年(公无前220年)置邑县。
今市地自此直至南北朝时均在邑县境内,先后属犍为郡、柯郡、平夷郡、平蛮郡。
唐贞观十三年(639年)置播州,属江南道。
-----------------------播州称谓由此诞生
十六年(642年),播州所辖罗蒙县改名遵义县。
-----------------------遵义之名始此
今市地在播州所辖带水县境内,五代时期先后属前蜀、后蜀、楚、后周等国。
一、宋元时期建置
唐乾符三年(876年),杨端率部在今市南10公里白锦堡建立世袭统治。
北宋大观二年(1108年)杨氏家族内讧,杨光荣、杨文贵叔侄献地归顺北宋,宋廷令建播州与遵义军,今市地属播州。
宣和三年(1121年)废播州,置播州城隶于南平军;
六处(1124年),改播州城为播川县。
南宋淳熙三年(1176年),杨氏第十二代统治者杨轸将其治所从白锦堡迁穆家川(今遵义市老城)
-----------------------为遵义建城之始。
南宋嘉熙三年(1239年),设播沿边安抚司,属夔州路,今市地驻安抚司治所。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十月,杨邦宪归顺元廷。
至元十八年,播州安抚司升为播州宣慰司。
---------------播州宣慰司建立使“播州”概念得以强化
至元二十二年,改隶湖广行省顺元路宣抚司,同年降为播州军民安抚司。
------------------隶属湖广行省时间不短
至元二十九年中书省奏准,播州仍隶湖广行省,直至元末。
元末,明玉珍农民起义军占据四川,建立大夏政权。
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派窦英为参知政事,镇守播州。
------------------播州战略要冲地位得以体现
今市地元代驻播州安抚司、宣慰司治所。
二、明清时期建置
明洪武五年(1372年)播州归顺明廷,隶四川。
----------------------隶属四川始!
第二年由宣慰司升为宣慰使司,下辖安抚司、长官司,今市地为播州长官司辖地。
播州军事两次属贵州指挥:第一次,洪武十五年至二十六年(1382-1393年),属贵州都指挥使司。第二次,嘉靖元年至隆庆二处(1522-1568年),属思石兵备道。
--------------------这是播州军队首参贵州军政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播州改土归流,置遵义军民府,隶四川布政司,播州长官司改置遵义县。
----------------------- “遵义”由此始!
万历三十九年置威远卫指挥使司,隶四川都指挥使司。今日市地属遵义县,为府、县治所驻地。
--------------------但行政建制始终隶属四川
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清兵玫占遵义。
--------------------终被外族占领
清袭明制,遵义军民府仍属四川省。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裁去威远卫,改遵义军民府为遵义府。
雍正六年(1728年),遵义县随遵义府由四川省改隶贵州省。
------------------新的历史篇章,清政府划遵入黔
今市地属遵义府我县。
宣统三年(1911年)11月4日贵州宣告脱离清政府统治,成立大汉贵州军政府,各地设府、厅、州县。
11月9日,遵义军政分府成立,府下设县。
1372-1728遵义隶属四川356年
1728-2006遵义隶属贵州278年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贵州省设11个行政督察区,黔北为第五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先设桐梓,后迁遵义县城(即今红花岗区)。
1949年11月黔北各县先后解放,设置遵义专区后,称遵义地区,今为遵义市。
遵义因其历史和地域独特的原因,而形成了以酒文化和长征文化为主线的独特地方文化艺术,在其文化的深层里,依稀可以看到巴蜀文化睿智休闲的灵气,和本土少数民族勤劳、质朴、骁勇的锐气。从现存文物上看,位于红花岗南郊的杨粲墓,其墓室石刻工艺精湛,结构规模宏大,墓内残存的铜鼓,陶器等物都工艺精细,文饰雕镌,其与其他中原同时代文物相比,并不逊色,可见当时遵义的文化艺术已相当发达。到近现代,更是名人辈出,郑珍、莫友芝并称西南儒宗,名重晚清儒林;黎庶昌两度出使日本,至今饮誉扶桑;殿试探花杨兆麟,可惜未展英才而卒;活跃于30年代文坛的才女卢葆华,虽英年早逝,却才华横溢;国内近代文坛前辈,著名文学家蹇先艾等都是出自遵义。综观遵义历史与文化,从汉代“三贤”盛览、舍人、尹珍,清代“三儒”郑珍、莫友芝、黎庶昌,到瓶底会议和抗战期间浙江大学的迁临,遵义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以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和长征精神为文化依托,融时代精神,形成了与时俱进的遵义文化艺术,她是黔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代遵义概况:
遵义市,是贵州北线旅游的中心,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遵义是1982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全国绿化先进城市,全国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它的历史悠久,唐代即称遵义县,南宋时播州治所迁于此地,并修筑城垣。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达到遵义,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从此作为革命历史名城而载入了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全国解放后,国家重新整修了遵义会议会址、毛泽东长征在遵义驻地、红军烈士陵园和娄山关的纪念点。同时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在遵义建设了现代化的冶金、电力、建材、丝织、食品的一批中央和地方的重点骨干企业,川黔铁路和川黔公路于这里经过,使遵义成为黔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
遵义市下辖13个县级行政区(2区、9县、2市):
市辖区:红花岗区、汇川区。
县级市:仁怀市、赤水市。
县:遵义县、凤岗、湄潭、桐梓、务川、绥阳、道真、余庆、正安、习水。
遵义是一座著名的文化古城,清代中叶以后,文化兴盛,英材辈出。清代著名经学家、文学家、诗人郑珍,著名的版本目录学家、“诗书双绝”的莫友芝,散文家及外交活动家黎庶昌等人,都在遵义留下了众多的名篇佳著。抗日战争时期,浙江大学迁至遵义数年,著名学者竺可桢教授担任校长,众多知名学者荟萃于此,对遵义的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文化、艺术独具特色。全市拥有一个国家级和四个省级风景名胜区,近千处文物点,其中,有遵义会议会址和被称为“西南古代雕刻艺术宝库”的杨粲墓两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被称为“生物活化石”的国家级桫椤自然保护区,有被誉为“神州又一奇观的赤水十丈洞瀑布。
回答者:黑色保护光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12-14 19:13
遵义,有许多旅游景点,下面来一一介绍一下
播雅天池
是清代时的称号,古名大水田,现在被称为共青湖。现存鹤鸣洞乾隆“万世永赖”碑载:“粤稽大水田堰肇自唐时”。《续遵义府志》载:“播雅天池在城南三十里,即《明史》所称大水田也,周广十余里,勘蓄溉田,当始在宋元间”,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这座古代水库形若巨掌,腕处筑坝,锁湖碧水。湖底有泉眼多处,涌流不绝。坝侧紫金山上朱建庙宇,今寺已不存。东岸有小山立于湖畔,形如半岛,与岸相接甚狭,可眺望湖山景色。山腰有溶洞,称“鹤鸣洞”,又称“仙女洞”,洞口刻“鹤鸣风景”4字,洞内有两壁有摩崖诗刻。昔日洞外松柏参天,鹤栖其上,今鹤群居湖外里许林间,每当夕阳衔山时,不时有群鹤掠过湖面上空,如诗如画。
清代道光、咸丰、同治年间贵州最著名的经学家、文学家、文学家和书法家莫友芝曾诗曰:“众山环苍池,九里蓄清镜。呀然峥嵘间,趣与江湖永”。湖水平阔浩淼,云映波光,水碧如蓝。湖西面平沙入水,岸上林木葱茏,花草芳馨。昔有庙宇名天池寺,今在遗址上建陆军145野城医院,前临绿水,后靠青山,跨湖架三曲平桥通对岸。
陈公祠
陈公祠位于新城风朝门东侧(今健生路口),始建于清嘉庆初年,原为蚕神庙,供祭西陵螺祖。清乾隆三年(1738年)山东历城人陈玉臀来守遵义,从山东引种柞蚕,教民养织,三次往返,终获成功。于是,遵义府绸争价中州,远销南洋,遂为黔省首富之区。道光十八年(1838年)清廷准知府德亨之请,列陈氏为名宦,乡人筹银二千余两,于二十五年六月至三十年八月,增建后殿、二厢、一亭,移祀西陵嫘祖于后殿,正殿专祀陈玉里,蚕神庙易名陈公祠。
祠坐北向南,由戏楼、正殿、后殿及两厢组成两进四合院,占地1617平方米,为抬梁式木结构建筑,四周有封火墙。正门南向,不在中轴线上,圆拱,门额竖书阴刻“陈公祠”三字,戏楼面阔22.6米,进深10米。戏台边雀替、额仿镂雕戏剧故事图案。正殿面阔三间22.6米,进深15米,殿内陈玉殿像今仅存遗基。两厢为吊脚楼,两层,面阔五间18米,进深3米,原配祀历任府县尊官斯土福于民者,今已不存。后殿面阔五楹22.6米,进深11米,有带廊,内供西陵嫘祖、观音、机神像均已不存。两厢面阔三间10米,进深6米。院中露台东西两侧立碑四块。陈公祠1980年列为遵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拓建中华路南段时拆除
遵义会议旧址
会址是一座坐北朝南的二层楼房,为中西合璧的砖木结构建筑。上盖小灰瓦,歇山式屋顶上开一“老虎 窗”,有抱厦。整个建筑分主楼、跨院两部分。主楼楼屋四周有回廊,楼房的檐下柱间有十个 券拱支撑,保留了我国古建筑“彻上明造”的结构风格。楼上有梭门梭窗。檐柱顶饰有垩土堆 塑的花卉。东西两端各有一转角楼梯,外面加有一道木栅栏。门窗涂饰赭色,镶嵌彩色玻璃, 窗外层加有板门。楼内各房间设有壁橱。整个主楼通西阔25.75米,通进深16.95米,通高12米 占地面积528平方米。房屋原是黔军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人官邸,是遵义城三十年 代最宏伟的建筑。
会址大门临街,门两侧原是八间铺面,是柏辉章家的商店。进大门,穿过厅,迎面是一座 巨大的砖彻牌坊,上有彩瓷碎片嵌字,前为“慰庐”,后为“慎笃”。过牌坊是小天井,天井 南侧有小门通往柏家的内四合院,北侧是主楼。
1935年1月上旬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遵义后,总司令部驻此。中共中央于15日至17日在此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纠正了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并在组织上作了一些调整。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随后,中央又对最高领导进行了更换,并成立了毛泽东等三人军事领导小组。从而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的统治,开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正确领导,为红军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奠定了基础。
会址为当年红军总司令部和总部一局的驻地,楼上除陈列有遵义会议会议室 、军委总参 谋部办公室外,还有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的办公室兼住室,总司令朱德和康克清的办公室兼住室,总参谋长刘伯承的办公室兼住室,参谋长叶剑英的办公室兼住室外。楼下有作战室、机要室、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政委杨尚昆住室,一局局长彭雪枫、张云逸的办公室兼住室, 还有工作人员、警卫人员的住室。
遵义会议会址1954年1月开始复原陈列,1957年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4年底,毛泽东主席为纪念馆手书“遵义会议会址”六个大字。
小西湖
小西湖位于桐梓县城东北5公里的城关镇天门乡,它以小巧玲珑的风格和独特的自然景观著称于贵州高原,有“黔北明珠”之美誉,人们通常称为“桐梓小西湖”。
小西湖开成于40年代初。当时,这里是修筑水电站拦河筑坝而成的湖面,建电站的同时,仿杭州西湖的部分格局,建有“三潭映月”、“望湖亭”、“放鹤亭”和“湖心亭”等景观。湖心亭的亭柱上原有一副楹联;一湖西子水,半壁桂林山。
在坝首建有一方形纪念塔,夕阳西下,塔影横斜,俨然如“雷峰夕照”。1944年冬,张学良将军从开阳县被转移到这里囚禁,又增建了钓鱼台。张学良将军在被囚禁期间,或在湖漫步,或在湖心岛垂钓,在小西湖渡过了两年多的时光,现这里尚存有张学良将军使用过的部分物品。
来到小西湖,登上绿树成荫的拦河大堤,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四米多高的方型水泥纪念塔,塔上刻有当年主建电站的总工程师、北京大学教授陈祖东的《歌石工》,在大堤上可见河水从上天门洞奔流而过的壮观景象。在湖中泛舟,可观赏两岩秀美的景色,欣赏后村桃花、偏桥翠竹、天门幻景和湖中倒影等风光。
小西湖的另一重要景观是上天门和天桥溶洞。上天门是自然形成的横跨两山的天生桥,天生桥正中是一个长逾百米的溶洞,在洞口平台上,可俯视洞下奔腾而去的河水,亦可远眺放鹤订。上天门洞新辟有一条长数百米的盘山栈道,十分奇特险峻。湖北岸新近发现一“龙泉”,水分子密度和表面张力较大,镍币放入泉水中不易沉没,水质纯净。
现在,小西湖新修了亭台廊榭、曲桥鱼池、餐厅茶室、商店旅社,张学良昔日垂钓的钓鱼台已修复,湖中设置了游览小艇。
杨粲墓
杨粲墓位于遵义市东南部,北距遵义市约10公里。四周群山拱卫,一水环绕,松篁茂密、风景绮丽。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该墓室南宋播州安抚使杨粲夫妇合葬的一座大型石室墓穴,墓内遍雕文官武士、人物花卉、龙床龙椅等,雕工精湛,栩栩如生。墓地周围还有清代郑珍墓、莫有芝墓、黎庶昌墓等。被誉为“西南古代雕刻艺术宝库”,有较高的观赏和科研价值。
杨粲墓原系宋代白锦堡治,后为播州(治今遵义)杨氏墓地。史称冉家林,因杨粲墓规模宏大为境内所未见,时人称之为皇坟嘴。墓建于南宋淳佑年间(1241一1252)。1957年清理发掘。墓室全用白砂岩条石砌筑,无灰砂粘合痕迹。平面布局为南北两室并列,占地实际面积共50平方米。每室包括墓门、前室和后室三部分,后室有过道相通,两室南北壁和后室后壁的雕刻装饰;相互对称,结构严整。棺床置于后室中间,四角垫有圆雕龙柱,两侧为交股的龙身及龙尾。墓底各有圆形腰坑,内藏铜鼓一面。墓内外的28尊人物造像(武士高达1.54米),栩栩如生。反映了宋代的官服制度。众多的花草动物装饰,构图新颖,刀法娴熟,线条流畅,生意盎然。其中双狮戏球、凤穿葡萄、野鹿衔芝、侍女启门等图案,是具有宋代艺术特点的杰作。杨家自唐末至明代万历中,世袭统治播州,在元明两代是西南地区举足轻重的大土司之一。杨粲在南宋嘉泰年间(1201—1204)袭播州沿边安抚使,官终武翼大夫.据说杨粲执掌播事之日,治政宽简,留意艺文,标榜忠孝,崇尚儒术,在元程钜夫的《忠烈庙碑》、明末涂的《杨氏家传》中对此均有翔实记载。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军总政治部旧址
在遵义老城杨柳街的天主教堂里。这座教堂由经堂和学堂两部分组成。经堂在北端,是一座“罗马式”建筑, 空斗砖墙栗色木柱,穿斗屋架,伞状拱顶,由纵深四排32根7米以上的圆满4柱支撑, 两列边柱承受屋顶重量。学堂在南端, 是一组庭院式平房建筑,砖木结构。整个教堂旧址长105米。宽129米,占地面积13545平方米。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党中央在经堂内召开红军部大会,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在大会上传达了遵义会议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广大指战员。为了发动群众,红军刚入城,总政治部就在这里召开了群众大会,并讨论决定成立“遵义 县革命委员会”、“回山乡革命委员会”、“赤色工会”等各种革命政权组织、群众组织和革命 武装,点燃了群众的革命烈火。会上还散发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共中央告民 众书》等革命文件和宣传品。
其他景点推荐:飞鸽林场 凤凰山公园 共青湖 海龙囤 红军烈士陵园 金鼎山 宽阔水自然区 娄山关 湄江湖 仁怀国酒门 沙滩文化 桃溪寺 天门洞 乌江渡 夜郎镇 郑莫祠 遵义公园 湘山寺 禹门山 中共负责人遵义寓所 他山 竹海国家森林公园 柏箐自然保护区 大沙河自然保护区 宽阔水自然保护区 仙女洞自然保护区
回答者:情商等于0 - 试用期 一级 12-14 19:16
遵义市位于云贵高原东北部,处于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和湖南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南临省城贵阳,北靠重庆,西接四川,东接本省铜仁地区,东南邻黔南、黔东南两自治州,属国家规划的长江中上游综合开发和黔中产业带建设的主要区域。遵义市属热带高原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气候类型多样,垂直差异明显。绝大部分地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春秋时期,现遵义市分属鳖、鳛、巴、蜀和牂牁等国,战国时属大夜郎国,秦汉时置郡,唐代改为播州,明朝万历年间置遵义军民府,属四川。清雍正年间划归贵州,改置遵义府。民国中期设专员公署。遵义之名始于唐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取义于《尚书》“无偏无陂,遵王之义”。1997年撤销遵义地区设立地级遵义市。
全市总面积30762平万方公里,2003年全市总人口734万人,有汉、仡佬、苗、土家、布衣、彝、回、侗等30多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12%,辖二区二市十县,其中有两个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中心城区现有人口86万。
1935年1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并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即著名的“遵义会议”。遵义成为中国革命的转折点。
遵义市经济、文化开发较早,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今遵义市,春秋战国时期,曾是巴、蜀、夜郎等邦国的领地。秦汉时期置犍为郡。唐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为播州。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播州改置遵义军民府(隶四川)、平越军民府(隶贵州)。清初,遵义府改属贵州省。辛亥革命后,废弃府的建置。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贵州省设11个行政督察区,黔北为第五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先设桐梓,后迁遵义县城(即今红花岗区)。1949年11月黔北各县先后解放,设置遵义专区后,称遵义地区,今为遵义市。
遵义因其历史和地域独特的原因,而形成了以酒文化和长征文化为主线的独特地方文化艺术,在其文化的深层里,依稀可以看到巴蜀文化睿智休闲的灵气,和本土少数民族勤劳、质朴、骁勇的锐气。从现存文物上看,位于红花岗南郊的杨粲墓,其墓室石刻工艺精湛,结构规模宏大,墓内残存的铜鼓,陶器等物都工艺精细,文饰雕镌,其与其他中原同时代文物相比,并不逊色,可见当时遵义的文化艺术已相当发达。到近现代,更是名人辈出,郑珍、莫友芝并称西南儒宗,名重晚清儒林;黎庶昌两度出使日本,至今饮誉扶桑;殿试探花杨兆麟,可惜未展英才而卒;活跃于30年代文坛的才女卢葆华,虽英年早逝,却才华横溢;国内近代文坛前辈,著名文学家蹇先艾等都是出自遵义。综观遵义历史与文化,从汉代“三贤”盛览、舍人、尹珍,清代“三儒”郑珍、莫友芝、黎庶昌,到瓶底会议和抗战期间浙江大学的迁临,遵义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以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和长征精神为文化依托,融时代精神,形成了与时俱进的遵义文化艺术,她是黔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遵义会议纪念馆位于遵义老城子尹路东侧,是为纪念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而筹建的。1953年筹建,1955年对外开放。是我国解放后第一批修建的革命纪念馆之一。馆藏文物500余件(不包括复制品与仿制品等);历史资料3978份;资料图书1426册。正式出版图书有《毛泽东与遵义会议》、《张闻天与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纪实》等10余种,200余万字。开放42年来,接待国内外观众3000余万人次。1961年,遵义会议会址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64年11月,伟大领袖毛泽东为遵义会议会址题字。1984年恢复了红军总政治部旧址全貌。以此址开设了遵义会议辅助陈列室。1993年,遵义会议会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十个优秀社会教育基地”;1995年,共青团中央又授予由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题写的“全国青少年社会教育基地”;1996年9月,国家教育委员会、民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6个单位,又联合授予“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6月11日,中宣部又授予“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这里是全国人民进行党史学习、革命传统教育的课堂,是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和重要阵地。一年四季前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成为全国人民向往的革命圣地之一。 遵义市地,战国时期 属邑国,附属于夜郎。
秦统一中国后,推行郡县制,秦始皇二十七年(公无前220年)置邑县。
今市地自此直至南北朝时均在邑县境内,先后属犍为郡、柯郡、平夷郡、平蛮郡。
唐贞观十三年(639年)置播州,属江南道。
-----------------------播州称谓由此诞生
十六年(642年),播州所辖罗蒙县改名遵义县。
-----------------------遵义之名始此
今市地在播州所辖带水县境内,五代时期先后属前蜀、后蜀、楚、后周等国。
一、宋元时期建置
唐乾符三年(876年),杨端率部在今市南10公里白锦堡建立世袭统治。
北宋大观二年(1108年)杨氏家族内讧,杨光荣、杨文贵叔侄献地归顺北宋,宋廷令建播州与遵义军,今市地属播州。
宣和三年(1121年)废播州,置播州城隶于南平军;
六处(1124年),改播州城为播川县。
南宋淳熙三年(1176年),杨氏第十二代统治者杨轸将其治所从白锦堡迁穆家川(今遵义市老城)
-----------------------为遵义建城之始。
南宋嘉熙三年(1239年),设播沿边安抚司,属夔州路,今市地驻安抚司治所。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十月,杨邦宪归顺元廷。
至元十八年,播州安抚司升为播州宣慰司。
---------------播州宣慰司建立使“播州”概念得以强化
至元二十二年,改隶湖广行省顺元路宣抚司,同年降为播州军民安抚司。
------------------隶属湖广行省时间不短
至元二十九年中书省奏准,播州仍隶湖广行省,直至元末。
元末,明玉珍农民起义军占据四川,建立大夏政权。
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派窦英为参知政事,镇守播州。
------------------播州战略要冲地位得以体现
今市地元代驻播州安抚司、宣慰司治所。
二、明清时期建置
明洪武五年(1372年)播州归顺明廷,隶四川。
----------------------隶属四川始!
第二年由宣慰司升为宣慰使司,下辖安抚司、长官司,今市地为播州长官司辖地。
播州军事两次属贵州指挥:第一次,洪武十五年至二十六年(1382-1393年),属贵州都指挥使司。第二次,嘉靖元年至隆庆二处(1522-1568年),属思石兵备道。
--------------------这是播州军队首参贵州军政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播州改土归流,置遵义军民府,隶四川布政司,播州长官司改置遵义县。
----------------------- “遵义”由此始!
万历三十九年置威远卫指挥使司,隶四川都指挥使司。今日市地属遵义县,为府、县治所驻地。
--------------------但行政建制始终隶属四川
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清兵玫占遵义。
--------------------终被外族占领
清袭明制,遵义军民府仍属四川省。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裁去威远卫,改遵义军民府为遵义府。
雍正六年(1728年),遵义县随遵义府由四川省改隶贵州省。
------------------新的历史篇章,清政府划遵入黔
今市地属遵义府我县。
宣统三年(1911年)11月4日贵州宣告脱离清政府统治,成立大汉贵州军政府,各地设府、厅、州县。
11月9日,遵义军政分府成立,府下设县。
1372-1728遵义隶属四川356年
1728-2006遵义隶属贵州278年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贵州省设11个行政督察区,黔北为第五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先设桐梓,后迁遵义县城(即今红花岗区)。
1949年11月黔北各县先后解放,设置遵义专区后,称遵义地区,今为遵义市。
遵义因其历史和地域独特的原因,而形成了以酒文化和长征文化为主线的独特地方文化艺术,在其文化的深层里,依稀可以看到巴蜀文化睿智休闲的灵气,和本土少数民族勤劳、质朴、骁勇的锐气。从现存文物上看,位于红花岗南郊的杨粲墓,其墓室石刻工艺精湛,结构规模宏大,墓内残存的铜鼓,陶器等物都工艺精细,文饰雕镌,其与其他中原同时代文物相比,并不逊色,可见当时遵义的文化艺术已相当发达。到近现代,更是名人辈出,郑珍、莫友芝并称西南儒宗,名重晚清儒林;黎庶昌两度出使日本,至今饮誉扶桑;殿试探花杨兆麟,可惜未展英才而卒;活跃于30年代文坛的才女卢葆华,虽英年早逝,却才华横溢;国内近代文坛前辈,著名文学家蹇先艾等都是出自遵义。综观遵义历史与文化,从汉代“三贤”盛览、舍人、尹珍,清代“三儒”郑珍、莫友芝、黎庶昌,到瓶底会议和抗战期间浙江大学的迁临,遵义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以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和长征精神为文化依托,融时代精神,形成了与时俱进的遵义文化艺术,她是黔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代遵义概况:
遵义市,是贵州北线旅游的中心,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遵义是1982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全国绿化先进城市,全国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它的历史悠久,唐代即称遵义县,南宋时播州治所迁于此地,并修筑城垣。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达到遵义,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从此作为革命历史名城而载入了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全国解放后,国家重新整修了遵义会议会址、毛泽东长征在遵义驻地、红军烈士陵园和娄山关的纪念点。同时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在遵义建设了现代化的冶金、电力、建材、丝织、食品的一批中央和地方的重点骨干企业,川黔铁路和川黔公路于这里经过,使遵义成为黔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
遵义市下辖13个县级行政区(2区、9县、2市):
市辖区:红花岗区、汇川区。
县级市:仁怀市、赤水市。
县:遵义县、凤岗、湄潭、桐梓、务川、绥阳、道真、余庆、正安、习水。
遵义是一座著名的文化古城,清代中叶以后,文化兴盛,英材辈出。清代著名经学家、文学家、诗人郑珍,著名的版本目录学家、“诗书双绝”的莫友芝,散文家及外交活动家黎庶昌等人,都在遵义留下了众多的名篇佳著。抗日战争时期,浙江大学迁至遵义数年,著名学者竺可桢教授担任校长,众多知名学者荟萃于此,对遵义的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文化、艺术独具特色。全市拥有一个国家级和四个省级风景名胜区,近千处文物点,其中,有遵义会议会址和被称为“西南古代雕刻艺术宝库”的杨粲墓两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被称为“生物活化石”的国家级桫椤自然保护区,有被誉为“神州又一奇观的赤水十丈洞瀑布。 遵义,有许多旅游景点,下面来一一介绍一下
播雅天池
是清代时的称号,古名大水田,现在被称为共青湖。现存鹤鸣洞乾隆“万世永赖”碑载:“粤稽大水田堰肇自唐时”。《续遵义府志》载:“播雅天池在城南三十里,即《明史》所称大水田也,周广十余里,勘蓄溉田,当始在宋元间”,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这座古代水库形若巨掌,腕处筑坝,锁湖碧水。湖底有泉眼多处,涌流不绝。坝侧紫金山上朱建庙宇,今寺已不存。东岸有小山立于湖畔,形如半岛,与岸相接甚狭,可眺望湖山景色。山腰有溶洞,称“鹤鸣洞”,又称“仙女洞”,洞口刻“鹤鸣风景”4字,洞内有两壁有摩崖诗刻。昔日洞外松柏参天,鹤栖其上,今鹤群居湖外里许林间,每当夕阳衔山时,不时有群鹤掠过湖面上空,如诗如画。
清代道光、咸丰、同治年间贵州最著名的经学家、文学家、文学家和书法家莫友芝曾诗曰:“众山环苍池,九里蓄清镜。呀然峥嵘间,趣与江湖永”。湖水平阔浩淼,云映波光,水碧如蓝。湖西面平沙入水,岸上林木葱茏,花草芳馨。昔有庙宇名天池寺,今在遗址上建陆军145野城医院,前临绿水,后靠青山,跨湖架三曲平桥通对岸。
陈公祠
陈公祠位于新城风朝门东侧(今健生路口),始建于清嘉庆初年,原为蚕神庙,供祭西陵螺祖。清乾隆三年(1738年)山东历城人陈玉臀来守遵义,从山东引种柞蚕,教民养织,三次往返,终获成功。于是,遵义府绸争价中州,远销南洋,遂为黔省首富之区。道光十八年(1838年)清廷准知府德亨之请,列陈氏为名宦,乡人筹银二千余两,于二十五年六月至三十年八月,增建后殿、二厢、一亭,移祀西陵嫘祖于后殿,正殿专祀陈玉里,蚕神庙易名陈公祠。
祠坐北向南,由戏楼、正殿、后殿及两厢组成两进四合院,占地1617平方米,为抬梁式木结构建筑,四周有封火墙。正门南向,不在中轴线上,圆拱,门额竖书阴刻“陈公祠”三字,戏楼面阔22.6米,进深10米。戏台边雀替、额仿镂雕戏剧故事图案。正殿面阔三间22.6米,进深15米,殿内陈玉殿像今仅存遗基。两厢为吊脚楼,两层,面阔五间18米,进深3米,原配祀历任府县尊官斯土福于民者,今已不存。后殿面阔五楹22.6米,进深11米,有带廊,内供西陵嫘祖、观音、机神像均已不存。两厢面阔三间10米,进深6米。院中露台东西两侧立碑四块。陈公祠1980年列为遵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拓建中华路南段时拆除
遵义会议旧址
会址是一座坐北朝南的二层楼房,为中西合璧的砖木结构建筑。上盖小灰瓦,歇山式屋顶上开一“老虎 窗”,有抱厦。整个建筑分主楼、跨院两部分。主楼楼屋四周有回廊,楼房的檐下柱间有十个 券拱支撑,保留了我国古建筑“彻上明造”的结构风格。楼上有梭门梭窗。檐柱顶饰有垩土堆 塑的花卉。东西两端各有一转角楼梯,外面加有一道木栅栏。门窗涂饰赭色,镶嵌彩色玻璃, 窗外层加有板门。楼内各房间设有壁橱。整个主楼通西阔25.75米,通进深16.95米,通高12米 占地面积528平方米。房屋原是黔军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人官邸,是遵义城三十年 代最宏伟的建筑。
会址大门临街,门两侧原是八间铺面,是柏辉章家的商店。进大门,穿过厅,迎面是一座 巨大的砖彻牌坊,上有彩瓷碎片嵌字,前为“慰庐”,后为“慎笃”。过牌坊是小天井,天井 南侧有小门通往柏家的内四合院,北侧是主楼。
1935年1月上旬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遵义后,总司令部驻此。中共中央于15日至17日在此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纠正了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并在组织上作了一些调整。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随后,中央又对最高领导进行了更换,并成立了毛泽东等三人军事领导小组。从而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的统治,开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正确领导,为红军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奠定了基础。
会址为当年红军总司令部和总部一局的驻地,楼上除陈列有遵义会议会议室 、军委总参 谋部办公室外,还有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的办公室兼住室,总司令朱德和康克清的办公室兼住室,总参谋长刘伯承的办公室兼住室,参谋长叶剑英的办公室兼住室外。楼下有作战室、机要室、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政委杨尚昆住室,一局局长彭雪枫、张云逸的办公室兼住室, 还有工作人员、警卫人员的住室。
遵义会议会址1954年1月开始复原陈列,1957年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4年底,毛泽东主席为纪念馆手书“遵义会议会址”六个大字。
小西湖
小西湖位于桐梓县城东北5公里的城关镇天门乡,它以小巧玲珑的风格和独特的自然景观著称于贵州高原,有“黔北明珠”之美誉,人们通常称为“桐梓小西湖”。
小西湖开成于40年代初。当时,这里是修筑水电站拦河筑坝而成的湖面,建电站的同时,仿杭州西湖的部分格局,建有“三潭映月”、“望湖亭”、“放鹤亭”和“湖心亭”等景观。湖心亭的亭柱上原有一副楹联;一湖西子水,半壁桂林山。
在坝首建有一方形纪念塔,夕阳西下,塔影横斜,俨然如“雷峰夕照”。1944年冬,张学良将军从开阳县被转移到这里囚禁,又增建了钓鱼台。张学良将军在被囚禁期间,或在湖漫步,或在湖心岛垂钓,在小西湖渡过了两年多的时光,现这里尚存有张学良将军使用过的部分物品。
来到小西湖,登上绿树成荫的拦河大堤,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四米多高的方型水泥纪念塔,塔上刻有当年主建电站的总工程师、北京大学教授陈祖东的《歌石工》,在大堤上可见河水从上天门洞奔流而过的壮观景象。在湖中泛舟,可观赏两岩秀美的景色,欣赏后村桃花、偏桥翠竹、天门幻景和湖中倒影等风光。
小西湖的另一重要景观是上天门和天桥溶洞。上天门是自然形成的横跨两山的天生桥,天生桥正中是一个长逾百米的溶洞,在洞口平台上,可俯视洞下奔腾而去的河水,亦可远眺放鹤订。上天门洞新辟有一条长数百米的盘山栈道,十分奇特险峻。湖北岸新近发现一“龙泉”,水分子密度和表面张力较大,镍币放入泉水中不易沉没,水质纯净。
现在,小西湖新修了亭台廊榭、曲桥鱼池、餐厅茶室、商店旅社,张学良昔日垂钓的钓鱼台已修复,湖中设置了游览小艇。
杨粲墓
杨粲墓位于遵义市东南部,北距遵义市约10公里。四周群山拱卫,一水环绕,松篁茂密、风景绮丽。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该墓室南宋播州安抚使杨粲夫妇合葬的一座大型石室墓穴,墓内遍雕文官武士、人物花卉、龙床龙椅等,雕工精湛,栩栩如生。墓地周围还有清代郑珍墓、莫有芝墓、黎庶昌墓等。被誉为“西南古代雕刻艺术宝库”,有较高的观赏和科研价值。
杨粲墓原系宋代白锦堡治,后为播州(治今遵义)杨氏墓地。史称冉家林,因杨粲墓规模宏大为境内所未见,时人称之为皇坟嘴。墓建于南宋淳佑年间(1241一1252)。1957年清理发掘。墓室全用白砂岩条石砌筑,无灰砂粘合痕迹。平面布局为南北两室并列,占地实际面积共50平方米。每室包括墓门、前室和后室三部分,后室有过道相通,两室南北壁和后室后壁的雕刻装饰;相互对称,结构严整。棺床置于后室中间,四角垫有圆雕龙柱,两侧为交股的龙身及龙尾。墓底各有圆形腰坑,内藏铜鼓一面。墓内外的28尊人物造像(武士高达1.54米),栩栩如生。反映了宋代的官服制度。众多的花草动物装饰,构图新颖,刀法娴熟,线条流畅,生意盎然。其中双狮戏球、凤穿葡萄、野鹿衔芝、侍女启门等图案,是具有宋代艺术特点的杰作。杨家自唐末至明代万历中,世袭统治播州,在元明两代是西南地区举足轻重的大土司之一。杨粲在南宋嘉泰年间(1201—1204)袭播州沿边安抚使,官终武翼大夫.据说杨粲执掌播事之日,治政宽简,留意艺文,标榜忠孝,崇尚儒术,在元程钜夫的《忠烈庙碑》、明末涂的《杨氏家传》中对此均有翔实记载。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军总政治部旧址
在遵义老城杨柳街的天主教堂里。这座教堂由经堂和学堂两部分组成。经堂在北端,是一座“罗马式”建筑, 空斗砖墙栗色木柱,穿斗屋架,伞状拱顶,由纵深四排32根7米以上的圆满4柱支撑, 两列边柱承受屋顶重量。学堂在南端, 是一组庭院式平房建筑,砖木结构。整个教堂旧址长105米。宽129米,占地面积13545平方米。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党中央在经堂内召开红军部大会,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在大会上传达了遵义会议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广大指战员。为了发动群众,红军刚入城,总政治部就在这里召开了群众大会,并讨论决定成立“遵义 县革命委员会”、“回山乡革命委员会”、“赤色工会”等各种革命政权组织、群众组织和革命 武装,点燃了群众的革命烈火。会上还散发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共中央告民 众书》等革命文件和宣传品。
其他景点推荐:飞鸽林场 凤凰山公园 共青湖 海龙囤 红军烈士陵园 金鼎山 宽阔水自然区 娄山关 湄江湖 仁怀国酒门 沙滩文化 桃溪寺 天门洞 乌江渡 夜郎镇 郑莫祠 遵义公园 湘山寺 禹门山 中共负责人遵义寓所 他山 竹海国家森林公园 柏箐自然保护区 大沙河自然保护区 宽阔水自然保护区 仙女洞自然保护区 遵义市位于云贵高原东北部,处于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和湖南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南临省城贵阳,北靠重庆,西接四川,东接本省铜仁地区,东南邻黔南、黔东南两自治州,属国家规划的长江中上游综合开发和黔中产业带建设的主要区域。遵义市属热带高原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气候类型多样,垂直差异明显。绝大部分地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春秋时期,现遵义市分属鳖、鳛、巴、蜀和牂牁等国,战国时属大夜郎国,秦汉时置郡,唐代改为播州,明朝万历年间置遵义军民府,属四川。清雍正年间划归贵州,改置遵义府。民国中期设专员公署。遵义之名始于唐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取义于《尚书》“无偏无陂,遵王之义”。1997年撤销遵义地区设立地级遵义市。
全市总面积30762平万方公里,2003年全市总人口734万人,有汉、仡佬、苗、土家、布衣、彝、回、侗等30多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12%,辖二区二市十县,其中有两个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中心城区现有人口86万。
1935年1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并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即著名的“遵义会议”。遵义成为中国革命的转折点。
遵义市经济、文化开发较早,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今遵义市,春秋战国时期,曾是巴、蜀、夜郎等邦国的领地。秦汉时期置犍为郡。唐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为播州。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播州改置遵义军民府(隶四川)、平越军民府(隶贵州)。清初,遵义府改属贵州省。辛亥革命后,废弃府的建置。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贵州省设11个行政督察区,黔北为第五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先设桐梓,后迁遵义县城(即今红花岗区)。1949年11月黔北各县先后解放,设置遵义专区后,称遵义地区,今为遵义市。
遵义因其历史和地域独特的原因,而形成了以酒文化和长征文化为主线的独特地方文化艺术,在其文化的深层里,依稀可以看到巴蜀文化睿智休闲的灵气,和本土少数民族勤劳、质朴、骁勇的锐气。从现存文物上看,位于红花岗南郊的杨粲墓,其墓室石刻工艺精湛,结构规模宏大,墓内残存的铜鼓,陶器等物都工艺精细,文饰雕镌,其与其他中原同时代文物相比,并不逊色,可见当时遵义的文化艺术已相当发达。到近现代,更是名人辈出,郑珍、莫友芝并称西南儒宗,名重晚清儒林;黎庶昌两度出使日本,至今饮誉扶桑;殿试探花杨兆麟,可惜未展英才而卒;活跃于30年代文坛的才女卢葆华,虽英年早逝,却才华横溢;国内近代文坛前辈,著名文学家蹇先艾等都是出自遵义。综观遵义历史与文化,从汉代“三贤”盛览、舍人、尹珍,清代“三儒”郑珍、莫友芝、黎庶昌,到瓶底会议和抗战期间浙江大学的迁临,遵义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以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和长征精神为文化依托,融时代精神,形成了与时俱进的遵义文化艺术,她是黔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遵义会议纪念馆位于遵义老城子尹路东侧,是为纪念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而筹建的。1953年筹建,1955年对外开放。是我国解放后第一批修建的革命纪念馆之一。馆藏文物500余件(不包括复制品与仿制品等);历史资料3978份;资料图书1426册。正式出版图书有《毛泽东与遵义会议》、《张闻天与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纪实》等10余种,200余万字。开放42年来,接待国内外观众3000余万人次。1961年,遵义会议会址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64年11月,伟大领袖毛泽东为遵义会议会址题字。1984年恢复了红军总政治部旧址全貌。以此址开设了遵义会议辅助陈列室。1993年,遵义会议会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十个优秀社会教育基地”;1995年,共青团中央又授予由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题写的“全国青少年社会教育基地”;1996年9月,国家教育委员会、民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6个单位,又联合授予“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6月11日,中宣部又授予“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这里是全国人民进行党史学习、革命传统教育的课堂,是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和重要阵地。一年四季前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成为全国人民向往的革命圣地之一。
参考资料:zyol.gz/wszy/ 0 13 45

    分页
  • 1

相关文章:

贵烟软遵义 35元一包的 怎么知道真假 之前买的和今天买的味道不一样 有懂的人说下真的软尊口感怎么样

遵义在哪辨别ck手表真假

很想知道关于茅台的一些知识,比如说产地了,味道了,怎样辨别真伪了等等,越详细越好

遵义烟怎么分辨真假

贵烟硬遵义怎么辨别真假?主要是从条盒上辨别

绍兴烟草网进去报烟,取上一次订单这几个字怎么显示不全啊,然后报不了,要么显示金额为0,提交不了

浙江金圣建设有限公司怎么样?

兴安盟科右中旗姜潮砖厂违法挖土破坏200多亩耕地2000多亩草地、简直是黑社会;党和国家谁来管、、、、

什么烟????????铁盒的

我父母都是烟草的,我也想进烟草,可是进不去,又可以帮忙的吗?

关于遵义的介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