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的来历?

2020-02-13 11:46 · yancaoye.com
五台山的来历? <五台山的一个传说>
北岳山脉向东南逶迤而下,在山西东北部形成了五座山峰,五峰拱卫连绵,形成一块方圆五百余里的地方,这便是国内外闻名的五台山,山区以台怀镇为中心,分成台怀、台内、台外三个层次,像三个逐渐扩大的同心圆。在这个奇妙的同心圆内,布满了一座又一座大小寺院。那披着青松与白杨的冈峦,那映着鲜花与绿草的山泉,那阵阵松涛和悠悠的钟声,那绿茸茸的草地映衬着古庙琉璃瓦上的夕阳,那从山谷吹来的习习凉风使这块小盆地的沟沟洼洼里,到处都有美的色彩与施律,形成一个游览与避暑的胜地。 传说在老早以前,五台山并非现在这般模样,也为叫五台山,而是叫五峰山,气候异常恶劣冬天滴水成冰,春天飞砂走石,夏天暑热难当,农民们开法种庄稼。在此传教的文殊菩萨,决心要改变这里的气候,他变成一个化缘的和尚到龙王那里去借歇龙石。 文殊菩萨来到东海,见龙宫外面果然有一块大石。未到跟前,已感到一股凉气扑来。文殊菩萨被巡海夜叉领进龙宫见龙王,说明来意。龙王很抱歉地说:“大法师借什么都行唯独这块歇龙石不能借。因为他是花了几百年工夫从海底打捞上来的,清凉异常,青龙每天工作回来,汗水淋漓,燥热难耐,便在上面歇息养神。你若借去,青龙就没的歇息的地方了。”文殊菩萨无奈,这才说明了自己是五峰山的老和尚前来化缘,为了造福人间,他是来求援的。龙王估量歇龙石重达万斤,一个老和尚无法运走,才放心地答应他。文殊菩萨谢过龙王,来到歇龙石跟前,口念咒语,立即使巨石变成了弹丸。将弹丸塞进袖筒,便施告别礼,飘然而去了。文殊菩萨回到五峰山时,正是烈日当空,久旱不雨,寸草难生的炎夏。当文殊菩萨把歇龙石安放在台南边瓦厂村东北的一条山谷后,五峰山立刻变成一个清凉无比的地方。于是,这条山谷命名为清凉谷,在此又建了一座寺院,取名叫清凉寺,五峰山也就叫做清凉山。 就在文殊菩萨取走歇龙石的当天,那些外出的小龙王回来时,发现歇龙石不在了,怨气冲天,便追到五峰山,四处里找。气急败坏的小龙王,用龙尾把五个峰扫成了平台;用利爪把岩石刨得乱七八糟,至今这些石块还遍布满山,人称“龙翻石”。当然文殊菩萨自有对付他们的办法。 文殊菩萨告诉他们歇龙石在秘魔岩的两座巨大的山岩之中。众龙刚钻进岩窟之中,文殊菩萨一声咒语,两岩合并,仅留得内宽外窄的一道照明裂缝。文殊菩萨命众龙在此好好修行,并说要派弟子来朝拜和供养他们,因此这个秘魔岩窟又叫朝龙洞。传说朝拜者各见境界不一,善良人见佛、菩萨;邪恶人见不到欢乐境界。真可谓万人万境。而且有“朝五台山,若不朝拜朝龙洞只算朝拜了半个五台山”的说法。 这个传说已流传了千百年。如今清凉寺虽已破落,但那块清凉石还在。石长五米,宽二米半,围十五米,石面青色,有云纹,人坐其上,顿生凉意。
/upload/201904/4057946.html
参考资料:/upload/201904/2678 0 4 5


传说五台最早是道家的地盘,《道经》里称五台山为紫府山,曾建有紫府庙。《清凉山志》称佛教的文殊菩萨初来中国时,居于石盆洞中,而石盆在道家的玄真观内,这说明当时五台山为道家所居。


大多数到过五台山的人通常只是到了以五台县台怀镇为中心的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寺院群。而真正意义上的五台山实际上是指五台县的五座相互连接环绕、挺拔秀丽的山峰。它们分别是: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和中台翠岩峰。由于五山峰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因此除了一些虔诚的佛教徒能够登临五峰台顶朝拜文殊菩萨外,很少有人能够到达五台。也是由于台怀镇寺院群分布在五座山峰之间,因此,人们通常就把到过台怀镇视为去过五台山了。

五台山原先并不叫五台山,而是叫紫府山,也称作五峰山道场。这里曾是道士们修行的地方。到了东汉永平11年(公元68年),天竺(今印度)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从洛阳白马寺来到五峰山一带,认为这里是文殊菩萨讲经说法的道场,于是就想在这里建筑寺院,供奉文殊菩萨。可是这里的道士并不同意,最后由汉明帝在洛阳白马寺主持,举行道士与两位高僧的赛法,结果两位高僧获胜。从此,佛教界在台怀镇一带就取得了建筑佛教寺院的权利,所建的第一座寺院就是如今的显通寺。从此,历经各个朝代的修建、扩建,以台怀镇为中心的寺院最多时曾达到360多座,直到今天还保留着100多座。因此,五台山也就以其佛教寺院历史悠久、规模宏大位于全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yancaoye.comwww.yancaoye.com)

至于五峰山更名为五台山,这里面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据传说,远古时代的五峰山一带气候异常恶劣,常年酷暑,当地百姓苦不堪言,时逢文殊菩萨在那里讲经说法,见到黎民百姓的疾苦,深表同情,于是发大愿拯救百姓脱离苦海。文殊菩萨装扮成一个化缘的和尚,行程万里到东海龙王那里寻求帮助。他在龙宫门口发现了一块能散发凉风的巨大青石,于是便把它带了回来。当他把那块大青石(东海龙王的歇龙宝石)放置在五峰山一道山谷里时,刹那间,那里一下就变成了草丰水美、清凉无比的天然牧场。此后,那条山谷也被起名叫做清凉谷。人们在山谷里建了一座寺院,将那清凉石圈在院内。为此,五峰山又名清凉山。

后来,隋文帝听说此事后,便下诏在五座山峰的台顶各建一座寺院供奉文殊菩萨。即东台顶的聪明文殊,西台顶的狮子吼文殊,南台顶的智慧文殊,北台顶的无垢文殊,中台顶的孺童文殊。在东台顶能看日出,西台顶能赏明月,南台顶能观山花,北台顶能望瑞雪。这就是五台山的由来。

据传说,远古时代的五峰山一带气候异常恶劣,常年酷暑,当地百姓苦不堪言,时逢文殊菩萨在那里讲经说法,见到黎民百姓的疾苦,深表同情,于是发大愿拯救百姓脱离苦海。文殊菩萨装扮成一个化缘的和尚,行程万里到东海龙王那里寻求帮助。

他在龙宫门口发现了一块能散发凉风的巨大青石,于是便把它带了回来。当他把那块大青石(东海龙王的歇龙宝石)放置在五峰山一道山谷里时,刹那间,那里一下就变成了草丰水美、清凉无比的天然牧场。此后,那条山谷也被起名叫做清凉谷。人们在山谷里建了一座寺院,将那清凉石圈在院内。为此,五峰山又名清凉山。

后来,隋文帝听说此事后,便下诏在五座山峰的台顶各建一座寺院供奉文殊菩萨。即东台顶的聪明文殊,西台顶的狮子吼文殊,南台顶的智慧文殊,北台顶的无垢文殊,中台顶的孺童文殊。在东台顶能看日出,西台顶能赏明月,南台顶能观山花,北台顶能望瑞雪。这就是五台山的由来。(yancaoye.comwww.yancaoye.com)

扩展资料:

主要景点:

五台山位居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称为“金五台”,为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并非一座山,它是坐落于“华北屋脊”之上的一系列山峰群,景区总面积达2837平方千米,最高海拔3061米。五座山峰(东台望海峰、南台锦绣峰、中台翠岩峰、西台挂月峰、北台叶斗峰)环抱整片区域,顶无林木而平坦宽阔,犹如垒土之台,故而得名。

五台山是中国唯一一个青庙(汉传佛教)黄庙(藏传佛教)交相辉映的佛教道场,据传拥有寺庙128座,现存寺院共47处,台内39处,台外8处,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来参拜。著名的有: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南山寺、黛螺顶、广济寺、万佛阁等。(yancaoye.comwww.yancaoye.com)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台山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览五台山散记

很多与五台山有关的古籍和志史中都有记载,五台山原来是修炼道教的人居住之地。
如《仙经》云:“五台山,名为紫府,常有紫气,仙人居之。”
《六贴》云:“银宫金阙,紫府青都,皆是神仙所居。”
《大唐神州感通录》云:“代州东南,有五台山者,古称神仙之宅也。山方五百里,势极崇峻。上有五台,其顶不生草木。松柏茂林,森于谷底。其山极寒,南号清凉山,山下有清凉府。经中明说,文殊将五百仙人住清凉雪山,即斯地也。所以,古来求道之士,多游此山。灵踪遗窟,奄然在目,不徒设也。”
《括地志》云:“其山层盘秀峙,曲径萦纡,灵岳神溪,非薄俗可栖。止者,悉是栖禅之士,思玄之流。”等等。
直至西晋末年,五台山仍被人们看成仙都。如唐释慧祥《古清凉传》卷上云:“晋永嘉三年,雁门郡葰人县百余家避乱入此山,见山人为之步驱而不返,遂宁居岩野。往还之士时有望其居者,至诣寻访,莫知所在,故人以是山为仙者之都矣。”
作为清凉圣地、紫府名山的五台山,异花芬馥,幽石莹洁,苍岩碧洞,瑞气萦绕,时令高人远访,贵族亲临,并且流传着不少与道教有关的传说。
据明代释镇澄著《清凉山志》卷四载《五髻仙人传》云:“汉明以前,声教未至,台山圣境,闻者尚希,况造者乎!当是时,五百里内,林木茂密,虎豹纵横,五峰无路,人迹罕通。其川原之处,皆黄冠所居。每望五峰之间,祥光焕发,神灯夜流,皆以为神人之都。自古相传,有仙人者,发结五髻,衣挂三铢。或独一无侣,或群儿相逐,游行五顶间,望之俨然,近之则失。或出或入,人莫追寻。或云周时即在此山,或云莫穷其始。后来人迹渐繁,其出渐少。当时黄冠,目为素衣仙。及腾兰开山后,遂不复现。《三晋异记》云:‘无恤登常山,西瞻紫云之瑞,疑雁代间有王气。因猎于五台之阿,倏而云淡若水,见神人焉。衣素,容若金,俨若熙若。占之,蔬祭吉,遂罢猎而返。’后《宝藏经》至,乃知五髻童子,文殊化身也。”
又《清凉山志》卷二载,元魏永安二年,恒州刺史延庆因狩猎至东台之东北,仆夫四人追逐一只白鹿时,偶然看见一大宅高门,白鹿即窜进大门里。有一长者,须发皓然,柱杖而立,说白鹿是我家所有,你们为何随意乱追逐它。仆夫们说我们追不到鹿,又饥又困可怎么办。老翁于是指点他们去东边的枣林,那时枣子刚熟。仆夫四人在枣林里吃饱后,用行囊装了一包枣子给延庆吃。延庆觉此事颇奇怪,于是又循原路寻找,却再也找不到了。卷七载,唐朝孝子李思逊,山东人,他曾背负八十岁的老母亲游五台山。第二年,他母亲去世了,李思逊因非常思念自己的母亲,为报母恩一步一礼至五台山北台麓结庵修道。不久,有异人授灵药。他服食灵药后,辞别好友僧人道一,羽化而去。后人称其居室为仙人庵。又载唐景龙年间,代州人谢平,在五台山东台麓遇见一老叟,招他进入深谷之中。只见川原清畅,花木秀茂,茆茨石室,诸仙所居。谢平采薇而食,其味冲澹,了无茹退,血气优柔,不思嗜欲。谢平住了一段时间,开始想念亲人,于是采薇装了一包回家给母亲吃。当时他母亲快病死了,吃了之后不久病就好了。谢平在家住了三个月又回到仙人所居之处,人们从此再也没有见过他。等等。
五台山仍存留着一些与道教传说有关的遗迹,这些遗迹让古往今来的游客们留下了不少感怀诗文。如大白塔南1公里处,有座高约百余米的梵仙山,山顶上坐落着一座现主要供奉胡仙的大仙庙。梵仙山上青松成林,鲜花烂漫,据《清凉山志》载,昔有五百仙人,在此饵菊成道。觉玄有诗怀之曰:“山头紫气日长浮,上有仙人汗漫游。饵菊换教风骨异,白云影里去悠悠。”五台中的南台,亦名仙花山,唐代禅师普明曾于南台之北凿龛修行,著有诗《南台歌》曰:“南台之麓,仙人之居。春云霭霭,暮雨霏霏。卧于石罅,而坐神龟,杳然飞去,仙花披靡。”

    分页
  • 1

相关文章:

五台山六道木,每颗都有六瓣,求大神鉴定一下

五台山香烟 价格

灰色硬壳金边的五台山香烟多少钱一包,紫色硬壳的紫气东来香烟多少钱一包?不抽烟的死看,别乱说话。

五台山尼姑庵出家要求可以吸烟吗

五台山门票价格

“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原文是什么?

怎么辨别十块钱红旗渠的真假

希尔顿酒店英文介绍

羊城的来历?

2017细分品类卷烟销量排行

五台山的来历?

友情链接